可能我写到此处时,大家心里就有点疑惑了,既然是悬崖峭壁,没有一块平地,而原始制作食盐的方式是要靠太阳晒,等囱水中的水分蒸发后才能结晶出食盐。那这些盛装囱水的盐田如何能保持平整,不让盐水流出。

其实,去过纳西晒盐场的游客都知道,只要你一进入纳西乡的盐田,那个景色真是壮观啊!在整个澜沧江畔,一个个盐田晒场就像一栋栋瑶寨,一层层错落有致地就像挂在悬崖峭壁上。

据当地村民说,分散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盐田晒场,总共有3500多个。这个盐田挂在悬崖上之所以结实牢固,是因为在盐田的底部,全部都是用粗木桩把它支撑着。所以,村民们在倒入从盐井中背来的盐水时,根本就不用担心这个盐田会倒。

纳西族的女人们每天都要到澜沧江畔背囱水,走悬崖峭壁,像这样的周而复始的动作,当地的藏族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女人每天都要重复五六十次,但是身处在纳西乡的藏民,因为物质和生活条件的匮乏,她们也没有什么办法,也没有其它的收入来源。

像这种传统并且的手工制盐晒盐方式,在纳西乡已经流传了1300年,时至今日,他们仍然用这种古老的方式,也是唯一可以增加他们收入的方式,继续发扬。

芒康千年盐田是唯一出产“桃花盐”的地方,游客慕名而来

在很多游客来到纳西乡千年盐田之前,他们早已有了多种攻略。第一,想看看挂在悬崖上千年古盐田的壮观景色,第二,也是主要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这里出产的桃花盐究竟是什么东西?是不是看到了桃花盐之后,就会走桃花运?所以,这也是很多游客来此之行的目的。

那么,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小编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纳西乡的自产的食盐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加达村、上盐井村和下盐井村,大多数来这里的游人都是去加达村,论路况和盐田规模都相对完好。

但是有趣的是,在西藏芒康同一条澜沧江畔,在同样结构的盐田里,分布在西藏澜沧江东西两岸出产的食盐,竟然可以产出红白两色的盐巴,大家是不是感觉到很新奇呢?而出产在澜沧江西岸的“红盐”,就是被游客们一直追捧着要看热闹,要图个吉利,被当地人叫做“桃花盐”。

写在最后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西藏千年悬崖晒盐场至今仍在使用,是全国唯一产“桃花盐”的地方,有什么想法和意见,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告诉我,我们一起分享给大家,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