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的冷饮刚吃几口,突然有事耽搁了食用,成了“热饮”,还能吃吗?
新开的冷饮刚吃几口,突然有事耽搁了食用,成了“热饮”,还能吃吗?
家里电源跳闸,冰箱冷冻格中的冷饮融化成液体,再冻回去,还能吃吗?
家里电源跳闸,冰箱冷冻格中的冷饮融化成液体,再冻回去,还能吃吗?
象山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就通过实验数据来告诉大家——
本实验所指的冷饮是指GB 2759-2015中定义的冷冻饮品,包括雪糕、冰淇淋、雪泥、冰棍等。由于冷饮种类繁多,本次选择种类最多、消费较为集中的雪糕进行实验。工作人员以消费者身份到象山县某冷饮批发部采购7份冷饮(雪糕),送实验室检测冷饮中的微生物含量。
冷饮融化多久后变质?
实验方法
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实验过程
从7份样品中选择1号、2号和5号为实验对象,它们菌落总数的平均数分别为54CFU/g、8CFU/g、100CFU/g。在无菌室中打开冷饮的外包装,将其放入无菌袋中,在35℃水浴锅中快速融化至该温度,再将其放入4℃、20℃和36℃恒温箱中,分别存放1h、3h、6h、9h、24h,定时检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实验结果
展开全文
结果解读
温度越低,微生物繁殖越慢,低温不能抑制微生物生长,但能降低微生物的活性,所以越低的温度保存冷饮的效果越好。
温度越低,微生物繁殖越慢,低温不能抑制微生物生长,但能降低微生物的活性,所以越低的温度保存冷饮的效果越好。
微生物的繁殖是以对数级增长,所以当食品中微生物达到一定数量时,并在适宜的温度下食物可能快速变质。
微生物的繁殖是以对数级增长,所以当食品中微生物达到一定数量时,并在适宜的温度下食物可能快速变质。
打开的冷饮在短时间内吃完更安全。
打开的冷饮在短时间内吃完更安全。
但是,以上实验数据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的模拟实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可能要更复杂。
因为,不同的冷饮间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不同的消费者间也有较大的生活习惯差异,所以消费者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比如消费者在食用冷饮时口腔中的细菌、唾液等会带入冷饮中,会增加冷饮中细菌的数量和种类,而唾液酶则会分解冷饮中的蛋白质、糖等营养物质, 加快冷饮变质。
消费提醒告诉你
尽量选择生产日期较新鲜的冷饮。
尽量选择生产日期较新鲜的冷饮。
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冷饮。
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冷饮。
冷饮最好一次吃完,如果没吃完最好放到冷藏室或冷冻室,并当天吃完。
冷饮最好一次吃完,如果没吃完最好放到冷藏室或冷冻室,并当天吃完。
如果冰箱因断电导致冷饮融化,如果冷饮融化时间超过24小时,尽量勿食。
如果冰箱因断电导致冷饮融化,如果冷饮融化时间超过24小时,尽量勿食。
肠胃不好或感冒的消费者应尽量少吃冷饮。
肠胃不好或感冒的消费者应尽量少吃冷饮。
来源 甬上APP 记者 毛雷君
编辑 大宝贝
二审 施代伟
三审 刘雄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