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母鸡只有左侧的卵巢输卵管发育,右侧的则会保持着不变的状态。但如果母鸡的生长出现了问题导致左侧卵巢不再发育,那么右侧那个没有分化的卵巢就会转变成睾丸,从而分泌大量的雄性激素,其实这时候母鸡就开始朝着公鸡转变了,自然会具备公鸡的一些特征,比如打鸣等。

我们知道一旦天亮的时候公鸡就会准时打鸣,难道这种生物也会计算时间吗?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日本的某个科研小组便找来了几十只公鸡将其分为两组,他们将第第一组放在光照和黑暗各12小时的环境当中,而第二组则是放在完全黑暗的环境当中。

在经过测量之后他们发现第一组公鸡在亮灯前两小时就会打鸣,第二组一开始的时候还表现的比较正常,但可能是在黑暗中待的时间太长了,这些公鸡的打鸣时间开始紊乱。从这组测试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公鸡打鸣主要是受到自己体内生物钟的影响,外界的光线会对这个时间造成直接影响。

科学家对公鸡体内所谓的生物钟进行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公鸡大脑中的松果体所决定的。这个部位能够分泌出一种名为褪黑素的物质,当然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会分泌,只有处于黑暗的环境当中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旦光线出现的时候公鸡体内的褪黑素分泌就会受到抑制,这也是为何公鸡会在天亮前打鸣的原因。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公鸡进化的结果,那时候鸡还没有成为人类的家禽,这些生物生活在野外地区。而公鸡主要是是通过打鸣来吸引母鸡的注意,从而完成交配。

只是这样的鸣叫声不仅仅会引来母鸡,也会将一些野外的猛兽吸引过来,为了避免自己陷入到危险,公鸡只好选择在大部分生物都陷入到沉睡的时候打鸣,也就是在光线昏暗的黎明时分打鸣。这时候夜行性动物已经准备休息了,而白天行动的动物又还没有起来,因此成为了最适合它们打鸣的时间。

后来这种生物变成了人类圈养的家禽后,打鸣的习惯也没有改过来。而对于人类来说,公鸡打鸣还起到了闹钟的作用,因此还是颇受欢迎的。公鸡打鸣的声音很响,有专家用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过,在打鸣的时候声音能够超过130分贝。

日本科学家还发现公鸡打鸣其实也是有顺序的,一般是按照公鸡在这个族群当中的地位还划分先后顺序的,也就是说地位高的公鸡会先打鸣,之后才轮到地位比它低的。不过当原本排在第一位的鸡被处理掉之后,排在第二位的很快就会顶替上,这样的规律也是十分有趣。

总结:公鸡因为早起打鸣被人们赋予勤劳的概念,事实上这不过是对方的一种生理活动而已,对于这些生物来说它们可能根本无法理解人类口中的勤劳是什么含义,只不过是我们主观性的赋予罢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